儿童脚气病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方案,通常包括日常护理、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及预防措施,具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日常护理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基础,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选择透气棉袜并及时更换,避免穿着胶鞋或塑料鞋。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防止交叉感染。
2、局部抗真菌药物
确诊真菌感染后,可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2%硝酸咪康唑乳膏或1%特比萘芬乳膏,每日早晚各涂抹一次,需覆盖皮损周围2厘米区域。水疱型可配合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浸渍糜烂型需先收敛干燥后再用药。
3、口服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皮损广泛或局部治疗无效者,常用伊曲康唑颗粒按体重每日5mg/kg,或特比萘芬片根据年龄调整剂量,疗程通常2-4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服药期间避免饮用碳酸饮料。
4、继发感染处理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渗出明显时可使用3%硼酸溶液冷敷,待渗液减少后再用抗真菌药物。
5、预防措施
家庭成员需同步排查治疗,避免共用洗脚盆和拖鞋。定期对鞋柜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瘦肉等,提升皮肤抵抗力。
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即使症状消退也应完成疗程以防复发。若治疗2周未见改善或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以免改变皮损形态影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