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哪些中药具有利尿作用?

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玉米须等中药通常具有利尿作用。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改善水液代谢异常,但具体使用需结合体质和病情。

1、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其利尿作用主要通过促进肾脏对水液的排泄,帮助消除体内多余水分,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此外,茯苓还能健脾宁心,适合脾虚湿盛者。

2、泽泻

泽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泄热的特性。它能增加尿量并促进氯化物等代谢产物的排出,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小便短赤、淋浊。现代研究显示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可调节水盐平衡。

3、车前子

车前子性寒味甘,归肝、肾、肺经,擅长清热利尿通淋。其黏液质成分可增加尿量,同时缓解尿道刺激症状,对湿热下注导致的热淋涩痛、小便浑浊有改善作用,常与滑石配伍使用。

4、猪苓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以利水渗湿为主要功效。其利尿机制与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有关,适用于水湿停滞引起的水肿、泄泻。猪苓多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增强健脾利水效果。

5、玉米须

玉米须性平味甘,归膀胱、肝、胆经,具有利水消肿作用。其含有的皂苷类物质能增加氯化物排出量,改善轻度水肿及小便不利。民间常用玉米须煎煮代茶饮辅助降血压、血糖。

存在水肿或排尿异常时,建议先就诊明确病因。上述中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体质相悖。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部分利尿中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