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常用的检查指标包括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肝组织活检等,具体检查项目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选择。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建议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合评估。
1、血清学指标
临床常用APRI指数、FIB-4指数等无创评估模型,通过计算AST、血小板等常规血液指标比值来预测纤维化程度。这类检查操作简便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评估纤维化分期,其检测值超过7.4kPa提示显著肝纤维化,超过12.5kPa提示肝硬化可能。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也能定量分析肝脏硬度,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的优势。
3、肝组织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准确判断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引起出血、疼痛等并发症,通常用于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要精准评估的病例。
对于存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慢性肝损伤因素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提前告知医生。具体检查方案需由肝病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必要时需多学科协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