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血肿是卵巢内黄体出血后形成的囊性结构,属于生理性囊肿的一种,多出现在月经周期后半段。大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吸收,但体积较大或发生破裂时可能引发不适症状。
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壁细胞形成的暂时性内分泌结构,其内部血管丰富。当黄体内血管破裂出血且未及时吸收时,血液在黄体内积聚形成血肿。这种情况多与黄体形成过程中血管脆性增加、外力作用(如剧烈运动)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直径通常为3-6厘米,超声检查显示为混合性包块,可能出现下腹坠胀、隐痛等症状。若血肿破裂引发腹腔内出血,可能产生急性腹痛甚至休克表现。
建议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周期后半段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应及时就诊妇科。临床通常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发生破裂者,可能需要采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或腹腔镜手术处理。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