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群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内科

肌酐酶法检测原理是什么?

肌酐酶法检测原理是通过特定酶促反应测定血液或尿液中肌酐含量的一种方法。其检测过程主要包括酶促反应、产物生成与检测、干扰因素排除三个步骤。

1、酶促反应

肌酐酶法检测首先利用肌酐酶催化肌酐水解生成肌酸。随后肌酸在肌酸酶作用下转化为肌氨酸,肌氨酸进一步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甘氨酸、甲醛和过氧化氢。这一系列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准确识别肌酐分子。

2、产物生成与检测

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3,5-二氯-2-羟基苯磺酸发生氧化缩合反应,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0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通过比色法可测定吸光度值变化,其变化程度与肌酐浓度成正比。部分仪器采用电极法直接检测过氧化氢的电流信号变化。

3、干扰因素排除

检测体系中添加抗坏血酸氧化酶可消除维生素C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肌氨酸氧化酶能有效避免内源性肌酸干扰,部分试剂盒含有选择性抑制剂,可排除胆红素、血脂等物质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广(17.7-1768μmol/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3%,适合自动化分析。建议检测前避免剧烈运动,采血时注意规范操作,溶血样本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具体检测值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