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堡病毒感染主要由马尔堡病毒引起,通常与接触传播、动物宿主以及感染后病理损伤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病毒性出血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需及时进行医学干预。
1、病毒感染
马尔堡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大量复制,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多器官损伤。其RNA基因组变异能力较强,可能增强致病性。
2、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污染物是主要传播途径。例如护理患者时接触呕吐物,或处理遗体过程中暴露于体液。病毒在精液中可存活数月,性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播。
3、动物宿主
非洲果蝠被认为是自然宿主,其唾液和粪便携带病毒。人类通过接触蝙蝠洞穴污染物或被中间宿主(如感染猴类)抓咬可能感染。2017年乌干达疫情与矿井内的蝙蝠栖息密切相关。
若曾前往非洲疫区或接触可疑病例,出现高热、出血倾向等症状,需立即隔离并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日常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前往疫区时穿戴防护装备,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彻底消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并发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