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胆作为传统中药,通常具有催吐、解毒、杀虫、蚀疮以及化痰等功效与作用。其成分及用法需严格遵循中医理论,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1、催吐
石胆性烈,内服微量时可刺激胃黏膜,促使胃内容物排出。传统医学中用于误食毒物或食物积滞时的紧急处理,但需严格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导致剧烈呕吐或消化道损伤。
2、解毒
外用时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抑制细菌生长,常用于疮疡肿毒初期。将煅制后的石胆研末调敷,可缓解局部红肿热痛,但对溃烂创面需谨慎使用。
3、杀虫
其含有的铜离子对寄生虫体表具有破坏作用,传统用法中配成低浓度溶液外洗,适用于疥癣、皮肤寄生虫感染等情况,使用时需注意皮肤耐受度。
4、蚀疮
高浓度制剂具有腐蚀性,可促使异常增生的疣体或坏死组织脱落。临床多用于皮肤赘生物的外治,操作时需精准控制作用范围,避免损伤健康组织。
5、化痰
经炮制后与其他化痰药配伍,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主要针对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常入丸散剂型,因药性峻烈现已较少应用。
石胆属于毒性中药范畴,现代临床已严格限制使用。如需应用必须在注册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严禁自行配制或超量使用。外用时应做好局部保护,出现皮肤灼痛需立即清洗。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