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狗肉的健康风险主要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或病毒污染以及重金属蓄积等潜在问题。若狗肉来源或处理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需特别注意食品安全。
1、寄生虫感染
狗肉中可能携带旋毛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幼虫。若未彻底煮熟,虫体进入人体肠道后可侵入血液,引发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旋毛虫感染严重时可累及心肺功能,弓形虫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2、细菌或病毒污染
狗在屠宰、运输过程中易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污染。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狗肉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若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还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性休克。
3、重金属蓄积
部分狗因长期接触污染环境,体内可能蓄积铅、镉等重金属。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难以代谢排出,长期积累会损伤肝肾器官,铅超标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异常表现。
建议选择正规检疫渠道的肉类食材,烹饪时保证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并持续加热15分钟以上。若食用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寄生虫抗体检测和肝肾功能检查。日常饮食建议优先选择检疫合格的常见畜禽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