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内侧分布有多个重要穴位,主要包括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中都以及复溜等。这些穴位多归属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常用于调节脏腑功能、缓解局部不适等。
1、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上3寸(约四指宽度),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该穴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点,具有健脾益气、调经止带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腹胀、月经不调及下肢水肿等问题。
2、地机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5寸的位置。作为脾经的郄穴,地机主要用于缓解急性腹痛、腹泻等脾胃失调症状,对女性崩漏也有辅助调理作用。
3、阴陵泉
位于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当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的位置。此穴属脾经合穴,能健脾祛湿,常用于治疗膝关节肿痛、小便不利以及水肿等病症。
4、中都
在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属于肝经的郄穴。该穴位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胁肋胀痛、疝气及崩漏等肝经气滞相关症状。
5、复溜
位于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前缘凹陷处,属肾经经穴。此穴可补肾益阴、利水消肿,常用于调理盗汗、下肢痿痹以及肾虚引起的水肿等问题。
进行穴位刺激时需注意,针刺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误伤血管或神经。日常按摩可使用指腹适度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若存在皮肤破损、感染或妊娠期等情况,应避免刺激相关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