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主要由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多数属于生理性过程,但也可能由某些疾病因素导致。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代谢特点密切相关。胎儿期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容易造成暂时性胆红素蓄积。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现更早(24小时内)、持续时间更长或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等疾病。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家长应注意观察黄疸出现时间、范围和程度变化。若发现黄疸进展迅速、波及四肢或伴有精神反应差、拒奶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根据胆红素检测结果选择光疗、药物或换血等治疗措施。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保证足够喂养量促进排便,有助于胆红素排泄。病理性黄疸患儿需查明原发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