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压偏低是怎么回事?

血压偏低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体质因素、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脱水或失血等。若长期存在低血压并伴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体质因素

部分人群天生血压偏低,尤其是体型偏瘦或缺乏锻炼的人。这类低血压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与遗传或代谢率较低有关,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营养均衡和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

2、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蹲位突然站立时,因自主神经调节延迟导致血压骤降,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卧床者。建议变换体位时动作放缓,必要时可通过弹力袜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3、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心肌炎或心力衰竭等疾病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血压下降。可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强心药物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引发低血压。患者常伴乏力、怕冷等症状,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改善,如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

5、脱水或失血

急性失血、严重腹泻或烧伤等情况会造成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降低。需立即补充生理盐水或血浆扩容,失血过多时可能需输血治疗,同时需处理原发创伤或感染。

日常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空腹或高温环境。若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坐下防止跌倒。病理性低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可擅自使用升压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