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卧床可能对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常见包括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以及骨质疏松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身体活动受限直接相关,需通过科学护理进行预防。
1、压疮
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常见于尾骶部、肩胛骨等骨突部位,初期表现为皮肤红斑,严重时可形成溃疡甚至感染。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使用气垫床减压。
2、深静脉血栓
下肢肌肉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表现为单侧腿部肿胀、疼痛,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建议穿戴弹力袜,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3、肺部感染
卧床时膈肌上抬影响呼吸深度,咳嗽反射减弱易致分泌物滞留。坠积性肺炎多表现为发热、咳黄痰,需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4、肌肉萎缩
缺乏主动运动会导致肌纤维直径缩小,肌力每周下降10%-15%。表现为肢体活动无力,关节挛缩风险增加。每日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至少3次,每次10-15分钟。
5、骨质疏松
机械负荷减少加速骨吸收,卧床6周后骨密度可降低2%-4%。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阻力训练,保证每日1000mg钙和800IU维生素D摄入。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者,建议采用30°侧卧位交替体位,使用防压疮敷料保护骨突部位。每日监测四肢皮温、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营养方面需保证每日1.2-1.5g/kg蛋白质摄入,维持正氮平衡。医疗团队应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坐位训练和床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