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针灸治疗疼痛效果如何?

针灸治疗疼痛的效果通常较好,尤其对于慢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具体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操作技术等因素有所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1、慢性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如促进内啡肽分泌,从而减轻疼痛感知。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慢性腰背痛、骨关节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常规药物相当,且副作用较少。

2、肌肉骨骼疼痛

针对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针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粘连。多数患者在4-6次治疗后肌张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增加,但需配合功能锻炼巩固疗效。

3、术后疼痛

术后24小时内实施针灸可减少30%-50%的镇痛药物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中枢痛觉传导通路有关,尤其适用于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期的疼痛管理。

4、其他疼痛类型

偏头痛患者每周接受2次针灸,持续6周后发作频率可降低50%。对于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建议配合电针治疗以增强镇痛效果。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针灸治疗至关重要,操作者需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建议每周治疗2-3次,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若治疗2周未见改善,应及时调整方案或结合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综合手段。治疗期间注意记录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变化,为医师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