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痔疮导致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痔疮导致大便出血可能与痔静脉曲张破裂、便秘摩擦黏膜、腹压增高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滴血或便纸带血,血液颜色鲜红,一般无疼痛感,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痔静脉曲张破裂

痔疮患者肛门周围静脉丛扩张,形成静脉团。排便时粪便摩擦或挤压静脉团,可能导致局部静脉破裂出血。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呈滴落状,通常出血量较少。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若出血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改善静脉张力。

2、便秘摩擦黏膜

长期便秘者干硬粪块通过肛门时,容易摩擦痔核表面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出血。此类患者常伴有排便费力、肛门坠胀感等症状。日常可适量增加饮水量至2000ml/天,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开塞露等缓泻剂软化粪便。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蹲厕所。

3、腹压增加

长期久坐、妊娠期子宫压迫或慢性咳嗽等因素,可能增加腹腔压力,导致痔静脉回流受阻,加重局部充血出血。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肛门肿物脱出症状。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每日3组,每组15次。若为妊娠期痔疮,分娩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使用孕妇专用痔疮膏局部外敷。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5-10分钟。避免长时间保持坐姿,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若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超过1周或伴有血块,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排除直肠息肉、肠道肿瘤等疾病可能。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