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骨折通常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补益肝肾、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等方法为主,需根据骨折不同阶段辨证施治。具体应用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1、活血化瘀骨折初期局部气血瘀滞,可使用当归、红花、桃仁等药材。这类中草药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肿吸收,为后续愈合创造条件。临床常用血府逐瘀汤等方剂,通过增加骨折端血供加速修复进程。
2、续筋接骨骨折中后期常用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材富含微量元素和骨形成蛋白,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痂形成。接骨七厘片等中成药常在此阶段应用。
3、补益肝肾针对骨折恢复期肝肾亏虚证型,常选用熟地黄、枸杞子、杜仲等药材。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通过滋补肾精可增强骨质代谢,配合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效果更佳。
4、消肿止痛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时,可使用三七、乳香、没药等药物。这些药材含有的活性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软组织损伤反应,常外敷内服结合使用。
5、温经通络对于伴有经络阻滞的陈旧性骨折,多采用桂枝、艾叶、鸡血藤等温通类药物。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常配合针灸推拿协同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中草药治疗需与现代医学整复固定相结合。骨折后应及时进行X线检查明确损伤程度,严重移位者需先进行手法或手术复位。用药期间定期复查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孕妇、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必须告知医师,部分活血类药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遵医嘱调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