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根据脱垂程度一般分为三度。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干预手段。
1、Ⅰ度子宫脱垂
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小于4厘米,但未达到处女膜缘。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下腹坠胀感。此时可通过加强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进行保守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
2、Ⅱ度子宫脱垂
宫颈或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但宫体仍在阴道内。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腰骶部酸痛、排尿不尽感,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可能有尿液溢出。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子宫托进行支撑治疗,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辅助提升盆底肌力。
3、Ⅲ度子宫脱垂
宫颈和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排尿困难、便秘、行走时摩擦出血等症状。此时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如阴道封闭术、子宫悬吊术等,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复发。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内裤。产后女性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中老年患者需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出现脱垂症状后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评估脱垂程度,避免自行还纳造成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