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能否治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综合判断。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部分可能遗留心功能受损等后遗症。
1、病情较轻且治疗及时
若在发病3小时内接受溶栓或介入治疗开通堵塞血管,心肌细胞未发生大面积坏死,通常预后较好。此类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康复锻炼,心脏功能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例如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可使约70%患者的冠脉血流恢复。
2、病情危重或延误治疗
当心肌坏死面积超过40%或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即使进行紧急手术,死亡率仍高达50%以上。若发病超过12小时才就诊,心肌细胞已完全坏死,即使血管再通也难以逆转损伤,常遗留室壁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这种情况下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预防血栓。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平卧位减少心肌耗氧。康复期需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130/80mmHg、空腹血糖7mmol/L以下。建议每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遵医嘱调整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