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脚发热是怎么回事?

脚发热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原因有关。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穿着透气性差的鞋袜容易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而病理性因素则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着过厚鞋袜时,足部血液循环加速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运动后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也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灼热感。这种情况通常在休息、更换透气鞋袜或温水泡脚后1-2小时内自行缓解。

2、足癣

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病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因子刺激局部神经末梢。患者常伴有脚趾缝脱屑、水疱和明显瘙痒,夜间发热感可能加重。临床常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治疗,疗程通常需要4-6周。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末梢神经髓鞘,导致温度觉异常。患者除足部灼热外,多伴针刺样疼痛、袜套样感觉减退等症状。确诊需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治疗需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4、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淤积,炎性介质刺激血管周围神经。常见于长期站立人群,表现为足踝部皮肤发红发热,伴有蚯蚓状凸起血管。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治疗方式包括穿戴医用弹力袜、泡沫硬化剂注射或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若排除环境因素后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皮肤破损、感觉异常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控制每日行走时间不超过8小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