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患者一般可以少量食用粽子,但需谨慎选择种类并控制摄入量。粽子主要成分为糯米,升糖指数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1、升糖指数较高
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富含支链淀粉,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尤其是添加红枣、豆沙等甜味馅料的粽子,其升糖作用更为显著。建议选择杂粮粽,如加入糙米、燕麦等粗粮,可延缓糖分吸收。
2、含糖量较高
传统粽子常添加蜜枣、豆沙等含糖配料,市售粽子的含糖量通常可达10-15g/100g。对于血糖生成指数(GI值)超过70的高糖粽子,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限制。建议选择瘦肉、香菇等咸味馅料,减少添加糖摄入。
3、影响血糖控制
单次摄入超过100g粽子可能引起血糖明显波动。建议将粽子作为主食替代,搭配凉拌蔬菜或清炒时蔬食用,通过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吸收。食用后2小时应监测血糖变化,若血糖值超过10mmol/L需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血糖高人群在端午节期间若想品尝粽子,建议选择迷你型粽子(50g以内),并相应减少当日主食摄入。注意避免与含糖饮料同食,餐后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若血糖控制不稳定或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咨询营养科医师调整饮食方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