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勇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什么?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颅腔内异常占据空间的病变,可能由肿瘤、血肿、囊肿等多种原因引起。该病变可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功能障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

1、肿瘤性病变

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等起源于脑组织或脑膜;转移性肿瘤多由肺癌、乳腺癌等扩散至颅内。肿瘤生长会挤压邻近结构,引发局灶性症状如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

2、非肿瘤性病变

常见类型包括脑出血形成的血肿、脑脓肿及蛛网膜囊肿。脑出血多与高血压或血管畸形相关,血肿占位可迅速导致意识障碍;脑脓肿常由感染引起,伴随发热等炎症反应;囊肿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

3、诊断与治疗

磁共振成像(MRI)和CT是主要诊断手段,可明确病变位置和性质。治疗需根据病因制定方案,如手术切除肿瘤或血肿、抗生素治疗脓肿,恶性病变可能需联合放疗或化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若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循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注意监测血压、避免头部外伤,术后患者需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及随访。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