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肝胆经穴位在哪里?

肝胆经穴位主要包括肝经和胆经的多个穴位,如太冲、行间、期门、阳陵泉、风市等,具体位置分布于人体不同部位。下面将分点详细说明各穴位的定位及作用。

1、太冲穴

位于足背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此穴属于肝经的原穴,常用于调节肝气郁结、头痛、目赤等症状。取穴时可沿足大趾和第二趾之间的缝隙向上推按,触及骨间隙凹陷处即为该穴。

2、行间穴

在足背侧,第一、二趾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该穴为肝经荥穴,常用于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胁痛及月经不调。定位时可通过足趾自然伸展后观察趾缝位置确定。

3、期门穴

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处。作为肝经的募穴,期门常用于调理肝胆疾病、胸胁胀满。取穴时可沿乳头直下两个肋间隙,向外侧旁开约四指宽度定位。

4、阳陵泉穴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此穴为胆经合穴,主治胆绞痛、下肢痿痹及胁痛。取穴时屈膝90度,触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可找到。

5、风市穴

位于大腿外侧中线,直立垂手时中指尖端所指处。该穴属胆经,常用于缓解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定位时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末端对应位置即为风市穴。

日常若需通过穴位调理肝胆功能,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或按摩操作,避免自行误按导致不适。对于肝胆疾病患者,需结合具体病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