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通常可以分为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前外展型以及垂直压缩型等类型。具体分型主要依据受伤时足部的位置和暴力方向决定,不同类型的骨折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和关节稳定性改变。
1、旋后外旋型
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足部处于旋后位(足底向内翻转)时受到外旋暴力。典型表现为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可能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或三角韧带撕裂。此类骨折需通过X线或CT评估骨折移位程度,若存在关节面不平整或踝穴增宽,通常需要手术固定。
2、旋前外旋型
发生在足部旋前位(足底向外翻转)时受外旋暴力,多表现为腓骨高位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及内踝骨折。此类骨折因暴力较大,可能伴随踝关节脱位,需通过钢板螺钉进行双踝固定以恢复关节稳定性。
3、旋后内收型
足部旋后位时受内收暴力导致,典型损伤为内踝垂直骨折,外踝可能出现撕脱性骨折或外侧副韧带断裂。此类骨折若移位明显可能影响距骨位置,需通过手法复位或克氏针固定治疗。
4、旋前外展型
足部旋前位时受外展暴力引起,表现为内踝横形骨折和外踝粉碎性骨折,常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此类骨折因关节面破坏较严重,多需手术重建踝穴结构,术后需严格限制负重。
5、垂直压缩型
由高处坠落等垂直暴力导致,多发生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骨折(如Pilon骨折),常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软骨破坏。此类骨折治疗复杂,需通过外固定支架分期处理,后期可能需植骨或关节融合术。
若发生踝部外伤后出现肿胀、畸形或无法负重,建议立即就医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治疗需根据具体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延误处理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等后遗症。康复期间应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