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丽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要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主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反应以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异常免疫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时,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异常的免疫细胞活性和炎症因子释放。例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能减轻关节肿胀、皮疹等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2、器官移植后抗排异

移植术后,受体免疫系统可能将供体器官识别为“异物”并发动攻击。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降低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排异反应,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临床常需长期用药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

3、其他免疫相关疾病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重症药疹)或过度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可快速控制炎症风暴。此外,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能需要此类药物调节免疫功能。

需注意,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影响肝肾功能。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免疫功能等指标。若出现发热、乏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