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飞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

细菌感染是怎么回事?

细菌感染通常是由于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破损等途径侵入人体,并在局部或全身繁殖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入侵、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暴露等。

1、呼吸道传播

当人体吸入含有细菌的空气飞沫或气溶胶时,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等可能侵入呼吸道黏膜。这类感染易引发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2、消化道传播

摄入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细菌可侵袭胃肠道黏膜,导致急性胃肠炎。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3、皮肤黏膜破损

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等通过伤口、烧伤创面或手术切口侵入人体。这类感染易形成局部脓肿,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蜂窝织炎或全身性感染,需及时清创处理。

4、血液传播

细菌经静脉注射、输血等途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时,可能引发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这类全身性感染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心率加快等中毒症状,需紧急抗感染治疗。

5、接触传播

淋球菌、链球菌等通过性接触或皮肤直接接触传播,可能引发尿道炎、丹毒等疾病。密切接触感染者或共用个人物品可能增加传播风险,需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伤口及时消毒处理。若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或全身中毒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切勿自行滥用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