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屁股穴位有哪些?

屁股即臀部,常见的穴位包括环跳穴、承扶穴、秩边穴、会阳穴以及胞肓穴等。这些穴位多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是中医针灸治疗的重要部位。

1、环跳穴

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该穴位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或瘫痪等病症,针灸或按压此穴可疏通经络,缓解臀部及下肢疼痛。临床多配合阳陵泉、悬钟等穴位使用。

2、承扶穴

在臀横纹中点处,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凹陷中。刺激此穴可改善坐骨神经痛、痔疮及臀部肌肉痉挛,常与殷门、委中穴配伍使用。日常可用拇指指腹进行环形按揉,每次持续3-5分钟。

3、秩边穴

位于骶管裂孔旁开3寸,平第四骶后孔处。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及生殖系统疾病,针灸此穴能调节膀胱经气血运行。该穴位深层有臀下神经通过,操作时需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

4、会阳穴

在尾骨端旁开0.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常用于治疗泄泻、便血、痔疮等肛肠疾病,配合长强、承山等穴位可增强疗效。艾灸此穴时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5、胞肓穴

位于骶部第二骶后孔中,平次髎穴。主要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盆腔炎症及坐骨神经痛,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慎用此穴。

日常可适度进行臀部穴位按摩,但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若出现持续臀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排便异常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注意保持局部保暖,避免久坐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规律进行臀桥等增强臀部肌肉的锻炼。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