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正常心率因年龄不同存在差异,通常年龄越小心率相对越快。新生儿至青少年阶段的心率会逐渐降低,家长可通过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或使用听诊器判断。
1、新生儿
出生28天内的婴儿心率正常范围通常为120~140次/分,睡眠时可降至90~110次/分。早产儿因心脏发育不完善,心率可能更快且波动较大。
2、1岁以内:婴儿清醒时心率多在110~130次/分,哭闹或进食时可达160次/分。此阶段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但多属生理现象。
3、1-3岁:幼儿心率正常值约为100~120次/分,活动后可能增至140次/分。若持续超过160次/分需警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4、3-12岁:学龄期儿童静息心率多在70~110次/分,运动后可达180次/分。此时心脏传导系统逐渐成熟,心率变异性较婴幼儿期明显降低。
测量心率时应选择儿童平静状态,避免刚进食、哭闹或运动后立即检测。若发现心率持续超出年龄对应范围,或伴随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拒食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儿科心血管专科。定期儿童保健体检中包含心电图筛查,可有效监测心脏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