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与脊柱后凸(可能被误称为伛偻症)是两种不同的骨骼系统问题,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佝偻病多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常见于儿童;而脊柱后凸多为脊柱结构异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1、病因不同
佝偻病主要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阳光照射不够,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矿化障碍。脊柱后凸则可能由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或先天性脊柱畸形引起,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凸与不良姿势相关。
2、发病群体差异
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脊柱后凸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高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凸好发于10-14岁快速生长期,老年性脊柱后凸多与退行性病变相关。
3、症状表现区别
佝偻病典型症状包括方颅、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等骨骼畸形,伴有多汗、夜惊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脊柱后凸主要表现为背部弧形后凸畸形,严重者可能出现身高缩短、呼吸受限,但无维生素缺乏相关症状。
若发现儿童存在骨骼发育异常或脊柱形态改变,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婴幼儿维生素D的规范补充,青少年和成年人应保持正确坐姿,进行适度的背部肌肉锻炼。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和血液维生素D水平检测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