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体温低于36℃是何原因?

体温低于36℃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性休克、低血糖等疾病因素引起。生理性原因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若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测量方法不正确或体质差异可能导致体温偏低。例如未正确夹紧体温计、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等。这类情况一般无头晕、乏力等不适,注意保暖或规范测量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机体产热,导致体温低于36℃,常伴乏力、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益康胶囊等药物治疗。

3、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引发循环衰竭时,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现象,常伴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同时开展液体复苏。

4、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可能引发低血糖,导致体温降低,伴随心悸、出汗、手抖等症状。轻度者可口服葡萄糖粉,严重时需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注射液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若体温偏低持续存在或伴有面色苍白、意识障碍等表现,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急诊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规范测量体温,避免在低温环境久留,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