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切开引流、根管治疗、牙周治疗以及拔牙等,需根据脓肿的严重程度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方式。
1、药物治疗
若脓肿由细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这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繁殖,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但需足疗程使用以避免耐药性产生。
2、切开引流
当脓肿形成明显波动感时,需由医生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此方法能迅速降低局部压力,缓解疼痛,同时配合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促进愈合。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3、根管治疗
若脓肿源于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炎,需清除坏死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及充填。通过消除感染源,保留患牙功能,通常需2~3次复诊完成治疗,术后建议冠修复以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4、牙周治疗
牙周病导致的脓肿需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或牙周翻瓣术,清除牙石和感染组织。治疗后需定期复诊维护,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防止复发。
5、拔牙
当患牙严重松动、无法保留或反复感染时,需拔除患牙。拔牙后3个月可考虑种植义齿或固定桥修复,恢复咀嚼功能。急性炎症期需先控制感染再拔牙,避免炎症扩散。
若出现牙槽脓肿,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洗牙。避免自行挤压脓肿或滥用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