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液在膀胱内是无菌的。但在排尿过程中,尿道口可能混入少量细菌,因此新鲜排出的尿液中可能存在极少量细菌,但通常不会引起感染或症状。
1、生理性因素
尿液本身在健康状态下不含细菌,但由于尿道口存在正常菌群,排尿时可能带入微量细菌。此类情况通常无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中细菌数量较少且无白细胞升高时无需特殊处理。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促进排尿即可。
2、病理性因素
当尿液中细菌数量超过10^5CFU/ml,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可能与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此时需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
若尿常规检查持续显示细菌超标,或伴随血尿、腰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可能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排除结石、畸形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