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及绝经后的女性,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变形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当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时,骨密度逐渐降低。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均可加速骨质流失。脊椎、髋部和腕部等部位因承重较大,更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或脆性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可能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增加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风险。
建议日常饮食中增加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若已出现频繁骨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应及时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雷洛昔芬等药物干预。避免自行服用大剂量钙剂,以免引发结石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