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可能引发静脉炎、感染、液体外渗、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等并发症。具体表现和应对措施需根据临床情况判断,必要时需及时处理。
1、静脉炎
静脉输液可能刺激血管内膜,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或硬结。此时应停止输液并抬高患肢,可局部外敷硫酸镁或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改善炎症。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2、感染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需立即拔除输液装置,并进行血培养检查。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液体外渗
针头移位或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引起肿胀、疼痛。应立即停止输液,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促进吸收。若外渗液体具有刺激性,需及时进行封闭治疗。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输注药物或溶媒产生过敏,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5、循环负荷过重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衰症状。需立即调慢滴速,取端坐位,给予吸氧及呋塞米等利尿剂,必要时进行血液超滤治疗。
进行静脉输液时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输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促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输液后需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