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和脂膜炎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常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进行区分。前者多由细菌感染引发,后者常与自身免疫或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1、病因不同
蜂窝织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脂膜炎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脂肪代谢异常或创伤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2、症状差异
蜂窝织炎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伴疼痛,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脂膜炎以皮下脂肪层结节或斑块为主要表现,触诊可及质地较硬的包块,皮肤表面可能呈暗红色但较少化脓。
3、治疗方式
蜂窝织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脂膜炎通常需要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环磷酰胺片等抗炎及免疫调节药物控制病情。
出现皮肤异常病变时,建议及时至皮肤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病理活检、血液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