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在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证实存在有效的治疗偏方。面瘫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等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等药物减轻神经水肿、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急性期及时用药有助于改善预后。
2、物理治疗
发病72小时后可配合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患者每日可自行进行面部肌肉按摩,用温热毛巾敷脸15分钟,注意温度控制在40℃左右。
3、手术治疗
对于外伤性面神经断裂或肿瘤压迫导致的面瘫,需进行神经吻合术、肿瘤切除术等外科治疗。病程超过2个月且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完全性损伤者,可考虑手术干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间流传的鳝鱼血外敷、针灸放血、草药熏蒸等方法缺乏循证医学支持,不规范操作可能引发皮肤感染、过敏反应等并发症。面瘫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肌电图、颅脑MRI等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勿轻信偏方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