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需根据患者体质、证型等辨证施治,常见手段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及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方案应由专业医师制定。以下为几种常用治疗方式:
1、中药调理
针对心脾两虚证常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证可选天王补心丹,肝郁化火证宜用龙胆泻肝汤。临床常配伍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药材,通过调和脏腑气血改善睡眠质量。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组方。
2、针灸疗法
主穴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配合百会、安眠穴等特定穴位。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涌泉,脾胃不和者配足三里。临床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
3、推拿按摩
运用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肢体放松手法。常用印堂、太阳穴点按配合开天门手法,背部膀胱经推拿可疏通阳气。耳穴压豆常取神门、皮质下等反射区,建议每日早晚各按压3-5分钟。
4、情志调理
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肝郁患者宜听角调式乐曲,心火亢盛者适用徵调式音乐。配合冥想、八段锦等身心训练,帮助解除焦虑状态。建议建立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停止电子设备使用。
失眠患者应避免晚间剧烈运动或过度思虑,晚餐不宜过饱。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顽固性失眠或伴随器质性疾病者应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效果不佳,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