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

什么是痹症类病

什么是痹症类病

痹症类病是中医对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统称,通常包括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等类型。其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类型辨证施治。

1、行痹

行痹多由风邪侵袭经络引起,表现为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与寒、湿等邪气夹杂,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治疗以祛风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防风汤加减,可配合针灸风池、曲池等穴位疏风散邪。

2、痛痹

痛痹主要由寒邪凝滞所致,常见关节冷痛剧烈、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寒性收引,易使经脉拘急,气血凝涩不通。治疗需温经散寒,方选乌头汤加减,辅以艾灸关元、肾俞等穴位温阳驱寒,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

3、着痹

着痹多因湿邪留滞肌肉关节,表现为肢体沉重、麻木或肿胀,活动不利。湿性黏滞,易阻碍气机,病程较长。治疗以除湿通络为主,常用薏苡仁汤加减,配合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健脾化湿,饮食需避免生冷油腻。

4、热痹

热痹常因湿热蕴结或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关节红肿热痛、触之灼热。湿热交蒸导致经络壅滞,津液耗伤。治疗宜清热祛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化裁,可刺络大椎、曲池等穴位泄热,发作期需减少活动。

5、尪痹

尪痹多属痹症迁延日久,肝肾亏虚,表现为关节畸形、屈伸困难、腰膝酸软。久病耗伤气血,筋骨失养。治疗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肝俞、肾俞等穴位调理脏腑,辅以适度功能锻炼。

日常需注意防寒避湿,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通利关节。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建议及时就医,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及针灸治疗,切勿自行滥用祛风药以免耗伤正气。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