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综合征是指身体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受损等病理改变,常见于长期卧床、固定姿势工作或肢体受压的人群。其典型表现为受压部位麻木、疼痛、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皮肤溃疡或感染。
该综合征的发生与外部压力、局部组织耐受性降低等因素有关。当外部压力持续作用于皮肤、肌肉或神经时,可能阻断毛细血管血流,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若压迫超过2小时,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神经受压时会引起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如坐骨神经受压可能引发下肢放射性疼痛。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最易形成压疮,严重者可发展为深部组织坏死。
预防压迫综合征需注意体位管理和压力分散。建议每1-2小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保护骨突部位。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加重组织损伤。对于已出现皮肤发红、温度改变等早期症状者,应立即解除压迫并观察发展情况,必要时需进行清创处理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