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但部分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肝癌的发生通常是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遗传给下一代。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是主要诱因。此外,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以及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若存在多位肝癌患者,可能提示共同生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暴露,或存在遗传易感性基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间接增加肝癌风险,例如遗传性血色病会导致铁过量沉积在肝脏,血色素沉着症患者肝硬化后肝癌发生率可达13%-20%。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代谢异常疾病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继而诱发肝癌。这类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子代有25%概率携带致病基因。
建议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保持清淡饮食并戒除烟酒。对于已确诊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肝脏监测,通过早期干预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