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能否治好通常与具体类型有关,急性肾衰竭及时治疗可能治愈,而慢性肾衰竭一般无法逆转但可控制病情发展。具体治疗需根据病因、病程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判断。
1、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由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药物损伤或尿路梗阻等可逆性因素引起。例如,严重腹泻导致的脱水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此时通过补液恢复血容量,肾功能可能完全恢复。若因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导致肾小管坏死,停药后配合血液透析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改善。此类患者早期发现并去除诱因后,治愈可能性较高。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多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疾病长期损伤所致,肾单位已发生不可逆纤维化。此时治疗目标为延缓疾病进展,例如使用缬沙坦等降压药控制血压,服用碳酸镧减少磷吸收,配合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终末期需进行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但无法完全恢复肾脏功能。
出现水肿、少尿等肾功能异常症状时,建议立即就诊肾内科完善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肌酐、尿素氮指标。日常生活中需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血压血糖达标,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