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切除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术后感染、尿路改建相关并发症、肠道功能紊乱以及长期生活质量影响等。该手术常用于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等严重疾病,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1、术中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
膀胱周围分布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手术分离过程中可能引发出血,严重时需输血。邻近的直肠、输尿管等器官存在误伤风险,尤其是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时操作难度增大,术后可能出现瘘管形成。
2、术后感染
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约15%-30%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脓尿等症状,需应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长期留置尿管或尿路改道者感染风险持续存在。
3、尿路改建相关并发症
回肠膀胱术后可能出现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导致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约20%-40%发生夜间尿失禁,5%-10%存在尿潴留需间歇导尿。皮肤造口可能出现造口旁疝、黏膜出血等。
4、肠道功能紊乱
截取回肠段可能影响胆汁酸吸收,导致脂肪泻、维生素B12缺乏。部分患者出现肠粘连、慢性腹泻或电解质紊乱,需调整饮食结构并补充营养素。
5、长期生活质量影响
术后需长期佩戴尿袋或自主导尿,约30%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性功能异常发生率可达50%,尤其是男性患者易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术后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肾功能及电解质,建议每3-6个月进行膀胱镜随访。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尿控能力,每日饮水量需维持在2000ml以上。出现持续发热、造口异常渗液或肾功能指标异常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医疗团队通常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