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中医理疗以及功能锻炼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
腰椎病急性发作期常伴随疼痛、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若存在肌肉痉挛,可联合氯唑沙宗片松弛肌肉。部分神经受压患者需搭配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辅助修复。
2、物理治疗
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僵硬。超短波、中频电疗等仪器治疗能缓解神经根水肿,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急性期后还可通过冲击波治疗松解软组织粘连。
3、牵引治疗
腰椎牵引通过机械拉伸增加椎间隙宽度,降低椎间盘内压,适用于存在神经压迫但未发生钙化的患者。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次牵引重量约为体重的1/3-1/2,避免暴力牵引。
4、中医理疗
针灸可刺激穴位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常取肾俞、大肠俞等穴位。推拿手法如㨰法、揉法能放松腰部肌肉,但需避开急性炎症期。中药熏蒸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温经通络作用。
5、功能锻炼
症状缓解期需加强腰背肌训练,如小燕飞动作可增强竖脊肌力量,游泳锻炼能减轻椎体负荷。平板支撑训练核心肌群稳定性,每日2-3组,每组维持15-30秒为宜。
患者治疗期间需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建议佩戴腰围保护但每日不超过4小时,防止肌肉萎缩。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