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营养科

食用鲭鱼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风险?

食用鲭鱼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风险?

食用鲭鱼可能导致组胺中毒、重金属蓄积、过敏反应等健康风险,日常需注意食材新鲜度与烹饪方式。以下具体分析相关风险:

1、组胺中毒

鲭鱼富含组氨酸,若储存温度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易被细菌分解产生过量组胺。误食这类变质鱼肉后,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及荨麻疹等症状,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作。

2、重金属蓄积

作为海洋食物链中上层鱼类,鲭鱼体内可能蓄积汞、镉等重金属。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重金属在体内累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并增加肝肾负担。建议每周摄入量控制在2-3次以内。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鱼类蛋白存在过敏反应,食用后可能引发嘴唇肿胀、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速发型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既往有海鲜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

购买时应选择眼球清澈、鱼鳃鲜红的新鲜鲭鱼,冷冻保存需在-18℃以下。烹饪时建议彻底加热至内部温度达63℃以上,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用法。若食用后出现持续呕吐、腹泻或神经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