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著云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尿液颜色异常需警惕哪些疾病

尿液颜色异常需警惕哪些疾病

尿液颜色异常可能与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溶血性疾病以及药物或食物影响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若尿液颜色持续改变且无法用生理因素解释,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肝胆疾病

当存在肝炎、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尿液呈现浓茶色。这类患者常伴有皮肤黄染、陶土色粪便等症状,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确诊。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保肝利胆药物。

2、泌尿系统疾病

肾结石、膀胱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血尿,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粉红色。这类情况多伴随排尿疼痛、尿频等症状,可通过尿常规、泌尿系CT等检查诊断。治疗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控制感染或促进结石排出。

3、溶血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会导致血红蛋白尿,尿液可呈酱油色。患者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治疗常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人免疫球蛋白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4、药物或食物因素

服用利福平胶囊可能使尿液变红,大量进食火龙果等红色食物也会导致暂时性红尿。这种情况通常在停用相关物质后1-2日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与病理性血尿相鉴别。

日常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规律,记录伴随症状。就诊时需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史、饮食情况以及症状出现时间,配合完成尿常规、血液生化、影像学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改变尿液颜色的药物,特殊饮食引起的颜色改变应主动告知医生以免误诊。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