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蜜橘在中医理论中有哪些药用价值?

蜜橘在中医理论中有哪些药用价值?

蜜橘在中医理论中通常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散结、通络化痰以及益气生津等药用价值。其不同部位如橘皮、橘络等可发挥相应功效,但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

1、理气健脾

蜜橘的果皮在中医称为陈皮,其性温味辛,归脾、肺经,能疏畅气机并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对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陈皮可通过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症状。

2、燥湿化痰

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及黄酮类物质,具有化解痰湿的作用。对于寒痰咳嗽、痰多黏稠的情况,常与半夏、茯苓等配伍使用,帮助稀释痰液并促进排出。

3、行气散结

橘核作为蜜橘的种子,具有散结止痛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乳房胀痛、睾丸肿痛等症,通过调节气机运行缓解局部郁结。

4、通络化痰

橘络即果肉间的白色筋络,性平味甘苦,擅长疏通经络中的痰瘀阻滞。对于咳嗽伴随胸胁闷痛或肢体麻木者,橘络可配合丝瓜络等药物协同起效。

5、益气生津

蜜橘果肉富含汁液,具有滋养津液、补充体力的作用。适合热病后口干舌燥或气阴两虚者适量食用,但过量可能引发湿热内蕴。

蜜橘的药用部位需经炮制加工后使用,新鲜果肉虽可生津止渴,但体质虚寒或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具体药用配伍及剂量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影响健康。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