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能会导致尿血。这种情况通常与炎症损伤尿道黏膜、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炎症损伤尿道黏膜
尿路感染多由细菌侵袭尿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导致尿道或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能造成局部微小血管破裂,从而引起血尿。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
2、膀胱炎
当感染累及膀胱时,炎症会使膀胱黏膜脆性增加,在尿液冲刷下可能出现点状出血。此时除了血尿外,还可能观察到尿液浑浊,部分患者排尿末段会出现明显的血色加深现象。
3、肾盂肾炎
若感染上行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肾实质和肾盂黏膜可能出现炎性渗出及出血,此时血尿可能呈洗肉水样,并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警惕肾功能受损风险。
出现血尿应及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日常需多饮水增加尿量冲刷尿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有助于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