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或妊娠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其数值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或凝血功能异常,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疾病。
1、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等疾病会导致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血栓形成后,机体启动纤溶系统分解纤维蛋白,这一过程会释放D-二聚体。患者可能伴有下肢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通过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治疗。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严重感染、创伤或恶性肿瘤引发的DIC会造成凝血因子过度消耗和纤溶亢进,此时D-二聚体可能急剧升高至正常值数十倍。患者常出现广泛出血、休克等表现,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3、感染或炎症反应
细菌性肺炎、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会激活凝血系统,同时炎症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促进D-二聚体生成。此类患者需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若发现D-二聚体升高,建议及时完善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病因。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但需排除病理性因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久坐不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凝预防。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