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南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普外科

摘掉胆囊对身体有何影响

胆囊摘除后,身体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胆汁反流风险增加以及腹泻等影响。术后患者需通过饮食调整和规律作息来适应新的消化模式。

1、消化功能减弱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摘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入肠道,缺乏储存和浓缩过程,导致进食后胆汁浓度不足。尤其在摄入高脂肪食物时,可能出现脂肪消化不全,表现为腹胀、恶心、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脂肪泻。

2、胆汁反流风险增加

胆囊缺失可能导致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当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时,可能发生胆汁逆流至胃部的情况。长期胆汁反流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出现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尤其在平卧位时症状可能加重。

3、腹泻概率升高

约10%-20%患者术后会出现慢性腹泻,这与胆汁持续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有关。肠道内胆汁酸浓度过高可能改变肠道渗透压,同时未被充分乳化的脂肪会刺激肠黏膜,两者共同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松散,这种状况在术后3-6个月内尤为明显。

建议术后初期采用低脂饮食,每日分5-6次进食,避免油炸食品和肥肉。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严重腹泻,应及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和粪便化验。术后6个月建议复查肝功能,评估胆道系统代偿情况。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