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脑部萎缩是什么病

脑部萎缩是一种脑组织体积缩小、脑细胞数量减少的病理现象,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影像学上的描述,可能与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常伴随认知障碍、运动功能下降等症状。

1、退行性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病因,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神经元退化,表现为海马体等区域萎缩。其他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变性等退行性疾病也会引发特定脑区萎缩。这类疾病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片、卡巴拉汀胶囊)或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片)延缓进展。

2、脑血管疾病

长期脑缺血缺氧会导致血管性痴呆,常见于多发性脑梗死或慢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神经元凋亡,CT/MRI可见脑沟增宽、脑室扩大。治疗需控制高血压(氨氯地平片)、调节血脂(阿托伐他汀钙片),并配合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丁苯酞软胶囊)。

3、遗传及继发因素

亨廷顿舞蹈症等遗传性疾病因基因突变导致基底节萎缩,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和认知衰退。其他如脑外伤后遗症、长期酗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引发脑组织损伤性萎缩。针对这类情况需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如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康复训练。

出现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通过头颅MRI、认知功能量表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因而定,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日常需保持适度脑力活动,控制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