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治疗主要适用于甲状腺疾病、肿瘤治疗以及部分骨骼疾病的治疗。该方法通过放射性药物靶向作用于病变组织,能够精准治疗特定疾病,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以下是核医学治疗的常见应用范围:
1、甲状腺疾病
核医学治疗常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碘-131是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可选择性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对于甲亢患者,碘-131通过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分泌;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碘-131可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病灶。治疗后需注意隔离防护,避免辐射影响他人。
2、肿瘤治疗
某些恶性肿瘤可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进行靶向治疗。例如,镥-177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钇-90微球栓塞治疗适用于肝癌。放射性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在肿瘤部位,释放β射线直接杀伤癌细胞,尤其适用于转移性肿瘤或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
3、骨骼疾病
骨转移瘤引发的顽固性骨痛可通过锶-89、镭-223等放射性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具有亲骨性,能聚集在成骨活跃的转移灶区域,通过辐射作用缓解疼痛并抑制肿瘤进展。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镭-223还可延长生存期,但需注意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核医学治疗需在具备辐射防护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肿瘤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适应证,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辐射防护和后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