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Ⅱ度烧伤是指伤及表皮层和真皮浅层的皮肤损伤,属于烧伤分类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典型特征包括红肿、水疱、疼痛明显等,通常由高温液体、火焰或热接触引起。
1、皮肤损伤深度
浅Ⅱ度烧伤主要损伤表皮全层及真皮乳头层。由于真皮层中的神经末梢部分受损,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这一层次的损伤通常不会累及皮肤附属结构如毛囊和汗腺。
2、临床表现
创面表现为基底红润、潮湿,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形成。水疱壁薄且疱液清亮,去除表皮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轻压时出现暂时性苍白反应。患者常有持续性灼痛感,对冷刺激敏感。
3、愈合过程
这类烧伤在无感染情况下约需2周时间愈合。修复过程通过残存的表皮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完成,通常不形成明显瘢痕,但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改变。新生上皮较脆弱,需注意保护。
4、治疗措施
处理原则包括立即冷疗降温、保护创面和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常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以及莫匹罗星软膏进行局部治疗。较大水疱需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处理,同时要预防创面受压和摩擦。
发生浅Ⅱ度烧伤后应及时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避免自行挑破水疱。创面消毒建议使用碘伏溶液,并保持干燥清洁。若烧伤面积超过体表3%或位于特殊部位,应尽快到烧伤专科就诊。恢复期注意防晒,避免新生皮肤色素沉着。